自從當了媽媽之後,很多人會問我關於孩子之後教育問題,例如要學才藝啦、補習啦之類的。

有時候還會問:「妳跟妳老公都是國立大學碩士,都在當工程師,之後孩子教育應該很嚴格吧?成績應該會很要求吧?」

面對這些我一概搖搖頭,因為過去的自己為了讀書,搞得自己真的很不快樂,甚至差點做出傻事,就像前些日子北一女新生跳樓那樣,看到那則新聞,我心中的回憶產生很大的共鳴,更想保護好我的飛寶。

小時候,父母常告訴我,他們年幼時期的環境很差,想唸書也沒錢可唸,所以在生下我跟我弟弟之後,一心一意想給我們無後顧之憂的求學環境。

這一點,我非常地感恩,只不過有時候,當自己有了不錯成績的時候,當父母的,就真的這樣滿足了嗎?

國小時期成績中上,到了國中,我把國小成績的數字帶到國中段考成績上面,成了班上的第一名;

在我為我自己第一次拿到人生中第一個考試第一名而開心的時候,卻不知道這其實是個噩夢的開端。

我們都知道考試的成績,有時候跟考題難易度有相關,有時候甚至會碰到妳只有考三十幾分卻是班上考最高的分數,

然而我父母卻是用絕對數字來看待成績這件事,

這次退步了一些,考了第三名,就被罵說不認真。

下次考了第一名,可是數學只有89分,被唸到中餐吃不下。

他們對我的喜怒,完全表現在我的成績上面,跟親朋好友聚會也在討論成績、或考了第幾名。

我的求學時代,很少看電視,因為會被質問「妳這麼有把握要考滿分了嗎?」;也很少出去玩,後來長大後遇見我的真命天子阿飛的時候,他帶我出門地點都不用考慮太多,畢竟我幾乎都沒去過。

後來經過國中基測,考上縣內第一志願,而且被編入前段班,班上的每個人都是某某國中來的佼佼者,競爭力相對變得很大。

高中第一次段考,班上50位同學,我考了第37名,縱使我的成績在後段班仍是榜首,我的父母始終認為是我沒認真唸,回到家又是一陣碎念,或者厭惡的眼神。

「我賺的錢不是蛤蠣殼耶!妳到底在唸什麼東西?!」面對這樣無理的責罵,我很無力,也不知該如何面對。

然後在高二下學期的某次段考,我考了班上第47名,我爸媽吵著要我休學回家,認為養我這個女兒已經沒有意義。

「妳到底在幹什麼東西?為什麼上高中妳就不唸?妳知道我們賺錢很辛苦嗎?妳在書桌前到底有沒有在看書?」媽媽氣到甩我巴掌。

我心裡只能默默流淚,心中的話卡著覺得講出來也沒有意義的話:「我很努力唸了,但你們知道高中有多難唸嗎?你們知道我有多痛苦嗎?」

「我後悔沒在生下來的時候掐死妳!」、「你到底在幹什麼東西?!」、「我女兒不是這樣,妳不是我女兒!」

我看著為了我的成績數字而陷入走火入魔的爸媽,一度讓我懷疑,他們真的是愛我嗎?還是只愛我的榮譽榜跟獎狀?

「我們先輔導好嗎?她若因為成績這樣而休學,我們學校大概有一半以上學生都該休學了。」教務主任出面緩頰。

事後是教官跟輔導老師對我進行輔導長達八個月,但其實這中間我也一度很想像北一女那位新生一樣說再見,畢竟當時的自己真的覺得活著對我而言已經沒有任何意義。

「其實,教官認為那群大人有些矯枉過正,人生還有很多比成績更重要的事情,但更重要的,是妳長大後別跟他們一樣。」教官私下跟我說的這句話影響了我一生,也成為解開心中悲痛枷鎖的鑰匙。

我看開了,但我父母呢?我不知道。我只知道我後來在唸大學的時候,他們又要我聽從他們安排唸在地縣市大學,而我的分數遠比該科系多出了一百多分。

面對這種無法理解的二次傷害,覺得自己的努力最後被擺了一道,我也選擇放棄掙扎,畢竟那是自己的爸媽。

 

後來,在唸大學的時候,我有逐漸感受到我爸媽對我成績看法的改變,只是我實在是無心去探索原因是什麼。

偶然的一次聚會,聽我姑姑談起這件事情,

我才了解到,原來那次的鬧休學事件,在我姑姑知悉後,找我父母談,並告訴他們:「你們這樣永遠不懂孩子的想法,她沒反抗不代表她真的接受,這樣下去以後她縱使對你們好,也未必是真心的,可能只是盡義務而已......」

有時候看似很簡單的道理,卻還是要人提點才能清醒,只不過我更慶幸的是還好還能清醒而非執迷不悟。

自己自幼生活環境貧困而無法求學,把夢想築在孩子身上,真的太過沉重。

讀書快樂與否,只有當事人自己最明瞭,對我而言,成績就像業績、爸媽像老闆,而我只是個學業上的數字的業務專員。

唸到最後,取得國立碩士,當了工程師,我的人生有因為過去成績很好而賺大錢?或者飛黃騰達嗎?並沒有。

人家都敢去回想過去當學生的快樂,我卻不敢,縱使已事過境遷、我也為人母了,但是去回想反而讓自己難受。

唯一的優點大概就是我覺得出社會工作比在學校快樂,至少回家不用寫作業、不用寫報告、更不用準備考試,也不必擔心考試排名。

只不過這種觀念的背後,是由一堆悲慘回憶堆砌而成,難免讓人不勝唏噓。

也因此,飛寶生下來後,談到教育問題,我都告訴他們:「不求分數,只求態度。」

只不過,有一點我倒是跟自己的父母有雷同之處。

父母說他們年幼時期的環境很差,想唸書也沒錢可唸,所以一心一意想給孩子無後顧之憂的求學環境。

現在換我說我小時候因求學際遇實在是過於悲慘,因此我會給飛寶一個要求態度而非被分數束縛的環境。

傳承,加入改變,才能讓孩子快樂地成長,才是真正的無後顧之憂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成績 學業壓力 父母
    全站熱搜

    Z咖部落客-啦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