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孩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中,開始出現教育問題。

很多人都鼓吹要孩子學英語、要唸雙語學校、甚至是全英語學校,原因只在於「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」。

這樣的話也許你我都不陌生,生活週遭到處充滿了「英語就是要從小教育」、「越小越好」、「這樣長大才有競爭力」。

只不過看在我眼裡,我卻不這麼認為。

面對快要兩歲的飛寶,對於她的英語,我完全沒有給予她任何學習的機會,也不願意讓她去接觸。

至於為什麼,我歸納出的重點如下:

 

1. 孩子的母語是英文嗎?

這跟孩子生長的環境與家庭有關,如果是國外家庭那沒話說,可是若孩子原本成長的環境就是中文,那應該是要先把中文學好再學其他語言。

 

2. 孩子的中文能力已成熟了嗎?

我們學習英語,從背單字、到文法、再到日常用語、寫文章,每碰到一個單字都得去了解中文意思為何,這已經很花時間,更不用說往後使用的成語、或者欣賞詩詞與文言文等文學作品。孩子正處於對週遭事物學習認知的階段,連中文的意義都還不是很了解,譬如說我們講雨傘,英文為umbrella,他也許連中文的定義都還沒學清楚、都還沒了解到原來下雨天要撐的那種東西叫做雨傘,卻強灌輸他說那東西叫umbrella,孩子真的有吸收進去嗎?

 

 

3. 學了英文,那中文呢?

這跟前一段描述相輔相成,如果孩子很努力地學好了英文,那中文就真的沒問題嗎?像我前面舉例關於雨傘的單字,umbrella中文意思是雨傘,孩子會寫嗎?他看得懂「雨傘」這兩個字嗎?他知道雨傘這兩個字的注音是什麼嗎?如果不知道,那憑什麼要他先認識umbrella這七個字母組起來叫做雨傘呢?我甚至還有聽說有全美語學校的No Chinese的環境,試問在這種環境下孩子會快樂嗎?這就好像假如是你自己,在中文能力尚未成熟的狀態下被要求去美國生活,或許有人會說哪有這麼誇張,但是事實卻是如此。如果這樣的教育真的沒問題,現代就不會有那麼多國文補習班跟作文加強班了,至少我那個年代大約十五年前也沒有聽說有人去補國文。

 

 

 

4. 想想到底是不想輸在起跑點還是不想失去面子

雙語教育固然吸引人,也有很多朋友聽完我的言論後認為我之後一定會後悔、飛寶往後學習一定會很辛苦、人家誰誰誰已經會幾個英文單字了等等;甚至我帶飛寶去公園玩溜滑梯,還會看到有家長指著溜滑梯、對著絕對不超過兩歲的小孩說:「What color is it

那小孩自顧自地玩,呵呵地笑當作回答。

那位家長幫孩子回答:「It is yellow. 要記起來啊!說一遍!

看在我眼裡,我不相信那孩子知道黃色代表的意義是指什麼?更不用說把yellow跟黃色做連結。

除此之外,自己接過太多電話推薦家長先買CD、書籍、甚至是玩具等等,

在被我婉拒後對方卻還會送我一句:「妳忍心讓妳孩子就這樣輸在起跑點了嗎?很多人早在孩子還沒出生就訂了CD先聽了,生了之後也是每天都在練習,妳已經落後一段時間了唷!」

我不以為然:「她才一歲八個月,妳要她多厲害?」

業務人員還是繼續堅持:「妳忍心讓妳孩子就這樣輸在起跑點嗎?」

我只差沒有挖鼻孔:「忍心啊!那就讓她輸吧!」

可是輸在起跑點又如何?你會在意一開始就輸?還是在乎到了最後抵達終點時卻沒看見你的孩子?ㄅㄆㄇ都還不會寫、不太會唸就被要求先認識字母ABC,是否過於本末倒置?

 

 

最後,更重要的是,如果這樣強求,學習成效好嗎?孩子快樂嗎?

相信,對學齡前的孩子而言,還有更多東西是比學英文更重要的。

學好英文之前,先學好原本自己該學的語言為何才是最重要的。

 

共勉之。 

arrow
arrow

    Z咖部落客-啦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